5月17日,是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,今年的助残日主题为: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。
1990年12月28日审议通过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》规定:“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,为全国助残日。”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》从1991年5月15日开始实施,“全国助残日”活动即从1991年开始进行,迄今已是第三十次。
什么是小耳畸形
小耳畸形是一种先天性耳缺陷,主要表现为耳朵小且失去正常结构,没有耳道或耳道狭窄、中耳畸形,虽然不会全聋,但通常会有重度听力障碍。对于小耳畸形的治疗主要分两部分,一是再造耳廓,另一个是重建耳道和听力,这两个治疗通常是分开完成,一般要先造耳朵,后重建耳道和听力。
在我国,每3500人中就有一名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。目前,国际上主要采用病人自己的肋软骨雕刻成耳朵支架,之后再用耳朵后面的皮肤、筋膜把支架包裹、覆盖起来,这样,一个有感觉、能生长的“活耳”就造好了。
用自体肋软骨造耳朵的时机选择
耳廓再造最早的手术年龄要求患者必须满6周岁,身高达到1.2米以上,胸围55cm以上。具体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方案,需根据面诊情况而定。
比较常见的外耳再造方法
直埋法
直埋法是目前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外耳再造方法,手术需2次完成。这种方法对于残耳后方皮肤松薄的病人效果好,优点是手术次数少,治疗周期短,孩子不需要休学。
半包法
半包法是雕刻的软骨耳形支架的前面(正面)用扩张的皮肤覆盖的方法,耳支架的后面(背面)用筋膜覆盖并植皮,手术需要3次。这种方法对残耳后皮肤面积小、耳后皮肤紧、厚的病人效果比较好。
全包法
雕刻的软骨耳形支架全部用扩张的皮肤覆盖的方法,手术一般要3次。这种方法由于不要植皮、取皮,也不用掀筋膜,手术损伤最小,瘢痕很小,但不足的是皮肤扩张周期比较长,手术年龄一般要8周岁以后,且皮肤要松。
伴有听力障碍的小耳患儿,需要早期听力干预吗?
关于小耳畸形孩子的听力治疗,建议从半周岁开始佩戴骨导助听器,双侧小耳畸形患者必须要戴。听力手术治疗大都要在7周岁以后,治疗的方法很多,医生将根据畸形的情况作出选择。
作为一种先天性的生理缺陷,小耳畸形患儿常常会出现自卑、焦虑、易怒等心理问题,如不及早治疗,可能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求学、就业、择偶。
为此,民生五官科医疗集团在武汉、沈阳、郑州、成都等多家旗下专科医院设立小耳畸形诊疗科室,并推出“公益讲座、公益面诊、专家团队手术”的2+1诊疗模式,邀请知名耳再造和听力重建专家团队定期来院,为小耳畸形患者和家长开展公益讲座、面诊,并为患儿进行外耳再造和听力重建手术。
自2017年9月以来,沈阳民生耳鼻喉专科医院开展了近30场小耳畸形大型公益讲座及面诊活动,受益患者500余人,受益家庭遍布全国10余个省份。
报名咨询小耳畸形公益讲座、面诊及预约手术者,可直接拨打18040027169,或扫描下图二维码